- 第一单元 横的变化(12种)
- 
长横 左上露锋入笔,中锋向右运行,回锋向左收笔。 短横 中部运笔稍重且沉稳,整个笔画稍短而粗壮。 细横 头稍上扬,中部微向右上斜,笔画细长。 方头横 写此横的起笔应逆锋方头切入。 圆头横 起笔须逆锋向左,笔锋圆转往右运行头呈圆状。 笔锋由左上入笔的横 露锋由轻渐重向右下稍按即往右。 笔锋由右上入笔的横 起笔须自然,与前笔的收笔呼应。 笔画由右下入笔的横 顺势而生,切忌粗大。 由细到粗的横 笔画运行应逐渐重按,粗细须明显。 由粗至细的横 行笔由重至轻。 中间细两头粗的横 提按要自然流畅。 中间粗两头细的横 笔画粗细不宜过大。 
- 第二单元 竖的变化(12种)
- 
长竖 曲头斜顿即向下边行边提运笔,不宜太粗。 短竖 运笔稍重按,宜短健有力。 细竖 运笔宜轻提,细长似钢针。 粗竖 运笔应粗重,但不臃肿。 斜竖 曲头斜顿后笔毫稍向左下方运行。 左弯竖 中部向左稍弯,起笔与收笔应对直。 右弯竖 中间向右稍弯,笔画由细渐粗。 尖头竖 尖锋入笔,笔画不宜粗。 斜头竖 露锋入笔,斜势稍顿后即向下运笔。 方头竖 逆锋起笔,方头切入。 圆头竖 逆锋起笔,圆转向下运行。 曲头竖 由细渐粗,微弯曲露锋,然后往下中锋运行。 
- 第三单元 撇的变化(15种)
- 
长撇 露锋起笔后边行边提,先直后弯向左下出锋,稍长。 短撇 曲头入笔,粗短壮健,向左下出锋。 细撇 运笔应轻细而刚直,切忌弯曲。 粗撇 曲头入笔,粗壮有力,向左下出锋。 小撇 运笔应细小活泼而有变化。 竖撇 逆锋入笔,先直后稍弯向下运行,收笔向左下出锋。 斜撇 露锋入笔斜势稍顿,先重后轻,向左下撇出,稍粗。 弯撇 逆锋起笔,先向下直行后弯曲向左出锋。 直撇 运笔应平直向左下出锋。 平撇 露锋入笔,销顿后向左粗短有力出锋,腹部应平直。 斜头撇 露锋起笔,斜势顿按,向左下撇出。 尖头撇 尖锋入笔,由细渐粗,弯曲运行,过中部由粗渐细。 方头撇 逆锋方笔切入,向左下方粗细变化微弯运笔。 圆头撇 逆锋圆转向左下出锋。 曲头撇 由细到粗稍弯曲起笔,向左下稍弧形运行。 
- 第四单元 捺的变化(9种)
- 
长捺 笔画宜舒展,一波三折。 短捺 短壮有劲,收笔须嘎然而止,往右下微出锋。 细捺 笔画应轻细活泼,忌平宜。 粗捺 粗键有力,出锋果断舒展。 小捺 小尖入纸,笔画细小灵活。 斜捺 起笔后向右下方斜势运行,并注意粗细变化。 平捺 一波三折,有粗有细,向右方平拖出锋。 弯捺 弯曲辐度稍大点,捺脚含蓄点。 直捺 由细到粗向右下直势运行,宜舒展。 
- 第五单元 钩的变化(9种)
- 
长竖钩 劲挺有力,出钩果断利落,力达尖锋。 短竖钩 短健圆活,出钩沉稳有力度。 大钩 至钩处,圆转向上,出钩粗大锋利。 小钩 书写时应沉着轻出,力内蓄。 细长钩 出锋宜锐利轻松,带势以启下笔。 蟹爪钩 向左由粗到细运行,向上出锋应细小,状似蟹爪。 斜钩 斜势下行,弯度不宜大,出钩锋利。 斜直钩 运笔应直势往右下,弯则无力。 回锋钩 至钩处,向左稍行不钩出,圆转回锋,势启下一笔画。 
- 第六单元 提的变化(6种)
- 
斜头提 斜势稍顿,快速向右上方挑出。 尖头提 承上笔,尖锋入笔,渐按后向右上运行。 方头提 逆锋方笔切入,由粗到细上挑。 圆头提 逆锋圆转向右上方,力内蓄。 由细到粗的提 露锋入笔,由细渐粗弧势向右上行笔。 由粗到细的提 露锋往下斜顿,向右上急出锋。 
- 第七单元 折的变化(9种)
- 
横折 横画毕,斜顿即往下运笔。 竖折 竖毕,转折稍顿向右运笔。 笔锋由左入笔的横折 由左至右露锋入纸。 撇折 笔画提按不宜太明显,折角须突出,重心要把握。 绞丝折 上折稍小,下折稍大,笔画之间紧凑。 连折 多折相叠,须错落有致,参差变化。 竖斜横斜的折 因横竖均斜势,书写时要注意重心的平衡。 上连横的折 横画至尾部即转折斜顿,往下运笔。 下连横的折 折画到尾部紧连下笔写横画。 
- 第八单元 点的变化(9种)
- 
长点 露锋入笔,向右下行,中间粗两头细,右上弧左下平。 大点 稍粗重有力度,沉稳厚重。 小点 露锋入笔,轻转轻收,小巧圆活。 斜点 向右下入笔,圆转向左上回锋。 竖点 微弯曲向下运笔,至尾部笔轻提上回,活泼灵动。 俯平点 平势,中部向下微凸,出锋与横画的起笔呼应。 弯点 向右下,稍弧运行,收笔圆转上回向左下出锋。 尾部由中间出锋的点 渐铺毫,至尾部提笔由中间出锋。 自中部向左下出锋的点 出锋宜轻细,紧启下笔。 
